中华作家网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 

第3届炎黄杯入围| 徐建辉:​南县人吃上长江水(散文)

 二维码 295
发表时间:2024-11-14 14:44作者:徐建辉来源:中华作家网

届炎图片


南县人吃上长江水(散文)

徐建辉


长江流经洞庭湖,已有亿万年。

南县人吃上长江水,盼了很多年。

终于有一天,这种盼望天遂人愿。就像鹰隼急需翅膀,大旱急需云霓,黑夜急需晨曦。

2023年5月,南县人通过“西线引水”工程,实现了县城及周边地区居民告别地下水、共饮长江水的目标。

自此,青藏高原上的冰凌,在太阳的搀扶下,一路滂沱而下,来到长江,来到洞庭湖,来到南县,来到1075平方公里的平畴沃野。

南县人过去的饮用水,来自沟港河渠,尽管不缺水,属于丰水地区,可水质却差强人意。这就好比一艘航船破浪前行,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

我来自农村,从小在泥水中滚大,当时全家人吃的水就来自老家屋后的一条小河。别看我家屋后头这条小河,它可是南县历史上仅有的南北大通道之一,横贯四个乡镇的疏河。父亲曾说,历史上的疏河,北起荷花嘴,经过游港、中鱼口,南抵三仙湖。解放前,疏河两岸稻菽飘香,牛羊撒欢,河水九曲连环,波澜不惊。河面上,机航船轰隆驶过后,水波一漾一漾的,涟漪一路开去。疏河每隔几公里,设有一个船舶码头,便于南来北往的货物运输,人员上下。我居住的中鱼口镇南仙村,过去叫石码头村,村子的来历就与码头有关。过去的渡船码头,就设在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,我家就居住在码头的南面。1954年,一场大洪水改变了疏河的命运,这条南北水路大通道,被洪水截断为若干小段,从此,疏河失去了原有的运输功能。我家屋后的这段,就是其中若干段中的一段。

一条大河被截断为若干段小河,历史的遗憾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。不为时间,不为地点,不为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,就像一部剧本,繁华过后或许便是落幕。

疏河没有落幕,她发挥出来的饮用水功能,一直滋养着两岸的村民。就像夏花绚烂,装点蝴蝶;就像秋野澄黄,滋养水稻;就像冬雪凝霜,积蓄生命。

父亲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挑水,全家人一日三餐的“口粮”,全靠父亲从屋后的疏河取水。挑回家后腾放在一口大水缸中,因这段水的水源,全靠天上下雨地下渗透,基本属于“死水”。因此,当水缸挑满后,立马用明矾进行消毒处理,以确保水质。

这一河段,不仅我家吃的水来自这里,周边的邻里乡亲,都来这里挑水,更有甚者,距离一里多路远的村民,大多时候也来这里挑水。后来,我到了十三四岁,挑水的重担压在了我的身上。我每天重复着父亲的动作,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也是挑水。一个纤薄的肩膀,自打挑水开始,尝试着扛起家庭的重担。生活,往往在赶鸭子上架的猝然临之中,迸发出集腋成裘的力量。

记得小时候,每到夏天,我和小伙伴们便下到河里游泳。一个夏天过去,像我一样的小伙伴,还有年轻人,甚至中年人也会下河游泳,淬炼一身的肌肤,洗去一身的汗水。这时,这段小河便成为了我们天然的游泳池。

屋后的疏河,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饮用水源,同时也提供了天然的澡堂。不仅如此,周边村民洗菜、淘米、捶衣服,都会来到河边,一阵嚓嚓声、梆梆声过后才会离开。此时的疏河,自然成了一个多功能消纳场。随着人口的增长,环境的变化,疏河的水质越来越江河日下,日暮途穷。居住在疏河两岸的村民,不得不寻思着另辟蹊径,去解决饮用水源的问题。

曾经波光粼粼的疏河,曾经为周边村民提供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水源上百年的疏河,昔日的光彩已不复存在。不管怎样,我得感谢疏河,她为了我家,为了世代繁衍生息在两岸的村民,托起阳光,托起风雨,托起沧桑的过往,托起生活的天空和生存的希望。

时间的车轮驶进上世纪九十年代后,鳞次栉比的高楼,热闹的集市,叙说着城市的繁华。在广袤的乡村,砖瓦房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,代之以一幢幢崭新的楼房。就居住条件而言,变化可谓今非昔比。

居住条件的改变,自然牵引着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改变。在乡村,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,彩色电视机代替了黑白电视机,棉麻丝纤维代替了的确良,美味佳肴代替了粗茶淡饭……

改变是美好的。就像一本书,记录变化,匡扶成长;就像一首歌,激发灵感,丰满乐点;就像一幅画,点石成金,勾勒希望。

挑了一辈子水的父亲和我,还有疏河两岸的村民,面对日益枯竭的水源和浑浊不清的水质,一直在思忖和寻思着。如何改变现有的水源和水质,便摆上了议事日程。后来,通过借鉴和学习外地的方式,凿井而饮,成为了我们的共识。

我家和周边村民共同凿井而饮,并不是直接在地上打造一口井,而是每家每户打造一个方法相对简单、价格相对低廉的手摇井。记得打井的那天,工人师傅手拿着钻头,随着打井机轰隆的声响,钻头直接钻到地下30多米的深处。随后,钻头拔出地面,立马将准备好的塑料水管直接插下去。塑料水管的底部留着许多小孔,便于地下水进入水管,直到涌出地面。水管插好后,便在地面上安装水斗。手摇井要想摇出水来,是需要在水斗里面放引水的,用于排除空气。通过摇手柄上下摇动,井水汩汩涌出,发出轻柔而有韵律的声响。

手摇井的水是需要过滤的。按照工人师傅的一贯做法,每个手摇井下面都需要建立一个过滤池,里面放着黄砂、木炭,面上铺着鹅卵石。过滤好的井水清洌可鉴,无泥沼气味。

手摇井的普及,免去了每天早上挑水的繁冗,提升了水质,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。手摇井给予村民的便捷,像一束光,点亮生活,像一团火,驱赶迷惘,像一盏灯,指明方向。

幸福的脚步,总是来得那么快捷。时间的扉页翻阅到新的世纪,在乡村,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大张旗鼓的铺展开来。过去只有城里人拥有的自来水,后来在乡村慢慢普及了。村民们不用花多少钱,便可以在家享受干净的自来水,相比于手摇井水更加方便多了。我曾咨询过相关专业人士,他们说手摇井水因取水点在地下表层,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,对人体造成危害,甚至还有可能含有细菌等。

远离了扁担挑水,手摇井摇水,到后来拧一下水龙头,水就会哗啦哗啦地流下来,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。

时代的脚步从来不会蜗行牛步,更不会踽踽独行,有时就像闪电,瞬间都有可能喷发新的思想,新的生存方式,新的文明成果。

居住在乡下的村民,恐怕没有想到,哪天也会像城里人一样,吃着干净的自来水,住着舒适的楼房,呼吸着新鲜的空气。

思想的丰满、精神的丰盈、物质的丰富,已成为当下的现实写照。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,高品位的精神追寻。地处洞庭湖区的南县,近年来,经济扶摇直上,社会物阜民丰,人民安居乐业,一派欣欣向荣。

也就是这个时候,南县人提出了告别地下水,共饮长江水这一宏伟目标。有了目标,思想的一致就会百喙如一,行动的步伐就会铿锵有力。好比灯塔,指引前行;好比火把,照亮来路。

长江水是雪山融水,通过地表径流汇入长江,地下水是通过降雨后经土壤渗透地下。权威人士说,长江水中的矿物质,有助于身体吸收并锁住水分,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,维持电解质平衡,消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,减少对身体的伤害。

南县西线引水工程,规模之浩繁,时间跨越之久,这在南县近年来的项目建设中都是罕见的。南县人不惧风雨、不畏艰辛的品性,关注民生、造福人民的精神,再一次得到了诠释。武圣宫镇白蚌口段的长江水,通过横跨4个乡镇,穿越藕池河西支、中支和南茅运河,来到了县城,来到了寻常百姓家。

自此,南县人吃的水,已不再是地下水。青藏高原上的雪山融水,终于与南县人民缱绻相拥。

每当我拧开自来水龙头,听着哗啦哗啦的声响,品着清冽甘甜的长江水时,我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巍峨,看到了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的寥廓,看到了格拉丹东雪山的壮美,看到了姜根迪如冰川的博大,还有沱沱河的璀璨,楚玛尔河的英姿,当曲的瑰丽……


图片



作者简介:徐建辉,男,1973年出生,湖南省南县人,业余作者。从事过的职业有教师、新闻记者、文字秘书、工程人员、市场营销部主管等。有作品在《湖南文学》《黄河文学》《散文诗世界》《作家网》《顶端新闻》等省级以上报刊、杂志、网络发表。参加过国家级文学大赛和全省新闻奖评选,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奖励。   


图片

第3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征稿通知

主办单位:环球文学网、中华作家网、华夏华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

征稿内容:新诗1-2首, 每首30行。传统诗词限5-10首,要格律准确、对仗工整;优美古风可以参赛。散文诗和辞赋限1-2章,每章1000字以内。散文随笔、报告文学限1篇2000字。

书法大系:毛笔书法、硬笔书法等书体不限,尺寸不限,草书、篆书需另附释文,提倡书写内容为原创诗词;书法来稿一律以手机或相机拍摄的高清图片,内容清晰、完整,落款签章,限1张作品的高清图片。

美术大系:国画、油画、素描、篆刻、摄影等,各种形式不限,尺寸不限;作品来稿一律以手机或相机拍摄的高清图片,内容清晰、完整,落款签章,限1张作品高清图片。

投稿方式

征文邮箱:3417682475@qq.com

投稿微信:zhonghuazuojiawang

限选择一种方式投稿,投稿需备注:作者姓名+第3届炎黄杯+作品标题,例如:李白+第3届炎黄杯+将进酒。

更多了解点击:第3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征稿通知

文章分类: 散文中国
分享到:
热门

热门

副标题

Copyright©中华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投稿邮箱:2497779533@qq.com
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登记备案号: 京ICP备2022026000号-3
组织机构代码:MA7LUGGB-8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110108MA7LUGGB8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