估计很多到过成都的人,都会对成都的茶馆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对于成都人来说,泡茶馆这件事,与其说是一种休闲方式,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茶馆,可以说是成都人的定心丸。泡茶馆,对于很多成都人,茶翁之意不在茶,在交友、发呆、摆龙门阵。如果有一段时间没能泡茶馆,对于很多成都人来说,就说明这日子过得不安逸了。成都人对茶馆的需求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?我们可以从茶馆的数量这个角度来看一看。据《成都通览》记载,...
游记随笔原本不算困难的文体,但写云南是困难的,无论是谈论自然景观还是历史人文,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,好像必须得做足案头工作才能开口讲述。云南的丰茂、多元与神秘,在召唤与之匹配的知识与经验,这种气质独特又迷人:用雨林、雪山、湖泊、植物来映照出更快捷、更智能、更规范并且日渐封闭的人类社会的疲累。越来越多人喜欢去云南旅居,丽江、大理、西双版纳、泸沽湖、香格里拉等地名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。我两...
宜宾是酒都,也是美食城。宜宾美食众多,数不胜数,名扬天下的宜宾燃面,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。宜宾燃面是传统名小吃,原名叙府燃面,旧称油条面,因其油重无水,点火即燃,故名燃面。 常出差,出差最苦的事,莫过于吃不惯外省的饮食。吃不惯也得吃,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 那年,在陕西咸阳办事,一住就是半个月,羊肉泡馍吃得我口吐青烟,实在是消受不了,饿着肚皮在市区乱转。 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惊喜地发现一家面...
蜀人苏东坡贬谪惠州(今广东惠州市),时有颂咏荔枝的名句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可见荔枝给予流放的苏轼许多慰藉。在唐,荔枝则是贡品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(杜牧句)。 那么,荔枝于中国,何时而有,何地原产?“荔”见后汉的《说文解字》“草部”。《说文》释“荔”为草,“似蒲而小,根可作(刷)”,清人王念孙释“荔”为马薤。马薤今称马蔺草。此两处的“荔”,是草本而非木本...
最近到一文友工作室小坐,他宽大的工作台后墙上醒目地挂着“事缓则圆,行缓则安”的条幅。我这个人性子急、属于有话就说那种类型,一看这句话就觉得特有意思。 曾经有段时间,工作就像在打仗,没有假期,没有周末,年轻的身体裹着朴素的梦想,那种自加压力的工作状态、责任意识,都深植在常年备战、常年奋战的日常中,忙忙碌碌的日常加上我风风火火的性格,日子过得有点复杂凌乱。 有一次,单位安排第二天召开会议...
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先驱,蒙古高原最初的王。他们是一个由多个“吐门”(万户长)组成的大部落联盟,几乎每个“吐门”当中,都包括了几个甚至十几个不同语言的民族。他们放牧牲畜,逐水草而居,并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,由于高寒地区空气稀薄,煮出来的牛羊肉半生不熟,白水浸泡后的大块肉当中还有着大块凝固的鲜血,他们张开嘴巴,露出尖利坚固的牙齿,将血肉一同吞进肚子。被自己吃掉之后的牲畜皮毛成为他们遮羞和御寒的衣裳,...
眼前的标牌,让我的心里一个咯噔:忆村。怎不咯噔,村是人类生命和情感的原生地、乡愁的原点。忆村就是乡愁的精神回归。乡和村,从来就没有分开过,也难分开。作为曾经在与汉阳坝比邻的瑞峰镇青杠坪村工作,并经常跨过岷江,到对岸的汉阳坝游玩的老青神人,作为曾经主持汉阳航电工程规划评审的项目规划人,当过去的一切都沉淀为故乡往事,以乡村意象的方式存在于记忆的深处时,却又偏偏在某个不经意的时空点,阴差阳错地邂...
蒋蓝,诗人,散文家,思想随笔作家,田野考察者。人民文学奖、朱自清散文奖、四川文学奖、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、《黄河》文学奖、万松浦文学奖、中国西部文学奖、布老虎散文奖得主。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,四川省作协副主席,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。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特聘导师。已出版《成都传》《蜀人记:当代四川奇人录》《黄虎张献忠》《锦官城笔记》《成都笔记》《蜀地笔记》《至情笔记》《媚骨之书》和《豹典》《极...
疫情反反复复与我们共存了三年,每个人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这场叫做“新冠病毒”的东西。也学会了很多新名词。比如阿尔法、贝塔、伽玛、德尔塔、奥密克戎......还有一些奇怪的名字比如密切接触、次密接者、二代密接,同城密接、同层密接、同楼密接、疑似病例、确诊病例、弹窗人员、隔离人员。还有各种码,绿码、黄码、灰码、红码、健康码、行程码等等,这些新名词涉及到每一个人,没有一个人独善其身,都在围绕...
温暖的陪伴作者:林冰雪小时候,我们家条件很差,父母靠着仅有的几亩地把我们拉扯大。那时候,爸爸很凶,很懒,不出去工作,只在家干农活。只有妈妈一个人在打拼,供我们四个姐妹上学。我年纪尚小时,觉得父母无能,没住上平楼房,没吃过好东西。 长大后,我渐渐懂得了父母的不易。特别是我读高一时生了一场大病,父母带我四处求医,找最好的医院给我看病,但最终还是不理想。但我觉得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很温馨,至少他...
散文世界
副标题
文学动态